從“停車難”到“智享行”:解碼交投數智科技的“數字密碼”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5年03月17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滴——”南昌灣里獅子峰景區入口,李先生的愛車剛壓線,道閘便自動抬起。這個周末,他驚喜地發現,曾經“一位難求”的景區停車場,不僅車位余量實時顯示,離場時ETC自動扣費,連發票都能在小程序里一鍵下載。“就像有雙‘數字眼睛’在幫忙。”這位老司機的感嘆,正是江西省交投數智科技公司深耕智慧交通的一處縮影。
?從“修路”到“修腦”的戰略轉身
時針撥回2023年底,這家由省交通投資集團全資控股的新國企掛牌成立時,很多人疑問:修路架橋的傳統國企,如何玩轉數字經濟?答案藏在灣里旅游集散中心的辦公樓里——去年底啟動的“交通數智創新中心”智能化改造項目,不僅讓辦公區實現“人來燈亮、人走電斷”,更暗藏研發中心、數據中臺等“最強大腦”。“我們不是簡單做項目,而是要構建交通數字生態。”公司負責人透露,成立一年多,已斬獲12項專利,軟著5項,研發投入超4100余萬元,獲得江西省數字經濟專項資金獎勵200萬元。
錨定“數字中國”戰略,數智科技公司以“1245”發展藍圖擘畫未來。公司聚焦智慧交通全鏈條,布局數字新基建、智慧服務區、車路協同等前沿領域。2024年,旗下子公司獲評“數字經濟發展卓越企業獎”,“數據要素×”創新成果——基于5G邊緣云技術賦能江西高速公路收費站數字化轉型項目問鼎行業賽事,彰顯了公司全產業鏈協同優勢。公司更以資本為紐帶,加速全國市場布局,推動數據資產資本化,夯實“云-網-數-安”數字底座,為千億級智慧交通生態筑基賦能。
讓技術有溫度的“數智實踐”
在灣里,4000多個停車位的“智慧變身”只是起點。驅車行駛在南昌繞城高速公路瑤北收費站,依托云計算、物聯網與5G邊緣云技術,實現了車輛“10秒極速通行”;服務區里,自主研發的“贛交通”自助終端,讓司機3分鐘完成ETC充值。更值得關注的是基于ETC2.0車路通信網的江西高速“生命線”工程的創新:該工程圍繞“強安全、提品質、促聯動”,創新構建“ETC2.0+”智能預警防控體系。通過實時動態監測與多級信息發布平臺,顯著提升道路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同步打造跨區域協同管理機制。該項目還拓展車輛精準識別等智慧化應用,全面強化交通安全保障水平,為江西省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交通支撐。
這些場景的背后,是一支平均年齡28歲的高學歷研發團隊。95后工程師匡思鵬指著智慧停車大屏介紹:“我們在灣里設置了12個AI識別攝像頭,不僅能數車位,還能自動抓拍違停。但更重要的是,通過數據分析優化車位供給,讓節假日景區堵車時間縮短一半。“這種技術+民生”的導向,讓公司成立以來中標項目金額突破3.2億元,其中80%涉及民生服務。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共建”站在“交通數智創新中心”的辦公樓頂層,窗外是景色宜人的梅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這里即將誕生全省首個“交通數字孿生實驗室”,未來高速、港口、城市的實時數據將在此碰撞。而在更遠的縣域,公司正與省智慧交通中心一同謀劃開展江西省綜合交通數據底座及數字一張圖場景應用工作,一張圖通過整合全省公路、水路、鐵路、航空等多源數據資源,打造覆蓋交通運輸全要素的數字底座與智能應用場景,實現全省交通數據的全量匯聚、智能治理和高效共享,形成覆蓋部、省、市、縣四級的交通數據資源池。
“我們不是在蓋樓,而是在鋪路——一條連接傳統交通與未來出行的數字路。”談及辦公樓改造,項目負責人透露,新址特別設置了“映山紅”市民體驗中心,下個月起,南來北往的旅客可以來體驗“AR導航”“智能充電樁”等黑科技。這種開放姿態,恰是國企數字化轉型的生動注腳:真正的數字創新,不是實驗室里的高精尖,而是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用得順的“身邊智慧”。交投數智的實踐證明,當國企的擔當遇上數字的溫度,就能在民生答卷上寫下最溫暖的注腳。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傅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