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小電驢”換新緣何領跑全省

來源:  當代江西     |    日期:  2025年03月07日     |    制作:  周章云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市民選購新型電動自行車

  春日的撫州街頭,車來車往,川流不息。被人們親昵稱作“小電驢”的電動自行車,在大街小巷里自由穿梭,成為這座城市一道獨特的流動風景。

  去年9月始,撫州市大力開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活動,對將個人名下老舊電動自行車交回并換購新電動自行車的消費者予以補貼,助力消費熱度顯著攀升。

  截至2024年底,撫州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活動中回收舊車1.85萬輛,消費者申請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補貼數量居全省第一,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典型經驗在全省推廣。

  撫州“小電驢”以舊換新緣何“領跑”全省?火熱的消費下隱藏著幾重驅動力?

  ?▲撫州市民正在選購電動自行車。

  政策紅利釋放市場熱度

  消費的“熱”,背后離不開政策的“進”。

  在中央和省級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基礎上,去年9月,撫州出臺政策,對交回個人名下老舊電動自行車并在省內購買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新車的消費者給予500元補貼,其中對以老舊鋰離子蓄電池換購鉛酸蓄電池電動自行車的消費者額外增加100元補貼。

  3月2日,在位于臨川區贛東大道上的一家愛瑪電動車專賣店內,一輛輛嶄新的電動自行車整齊排列,不少消費者正圍在銷售人員身邊,詢問以舊換新的具體政策和操作流程。大廳正中間懸掛著紅色條幅,上面寫著“以舊換新 政府補貼 最高享1200元”。

  市民丁鳳梅推著舊車進店,向店員咨詢:“我想換新車,但是不知道以舊換新怎么操作。”隨即,店員龔江盛幫助她在微信小程序上完成了操作流程。

  過去,消費者購買電動自行車,需要去交管所和回收站點辦理舊車相關手續,來回奔波,費時費力。為此,撫州市在全省率先上線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小程序——盛華回收,在指尖上就可實現回收、登記、保險、上牌“一站式”辦理。

  “舊車抵了500元,政府再補500元,這輛智能防盜的新車只要2800元!”丁鳳梅下單后,不到半小時就辦好了全部手續。

  今年1月4日,省商務廳發布2025年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撫州乘勢迅速響應,并將“盛華回收”小程序迭代至2.0版本,力求更加貼近業務實際和用戶需求。

  “新版本涵蓋了業務辦理、信息管理等功能,消費者可在小程序上直接查詢以舊換新政策、新車車型和廢舊電動車價格表公示,清晰明了。”撫州市數投公司負責人范琳表示,以前得花兩三天跑4個地方辦6項業務,現在只需一輛舊車和一部手機即可在線辦結,極大地提升了消費者的購買體驗。

  “一站式”辦理機制將撫州街頭巷尾200余家“小門店”,變成了便民利民的綜合服務“大客廳”,贏得了商家和消費者的真心點贊。

  在電動自行車信息登記審核管理方面,撫州也推出多項便民舉措。對于未注冊車牌的車輛,只需提供身份證、購車原始憑證等材料,便能參與以舊換新活動。而對于車牌損毀或丟失的車輛,也只需到當地交管部門辦理銷戶手續,即可按規定程序進行以舊換新交易。

  除了便捷的辦理機制和給力的政策,撫州市在宣傳推廣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工作人員深入社區、商場、園區、學校周邊等人群密集場所,發放宣傳手冊,舉辦現場講解會,講解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政策,還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及時發布相關政策信息,有力提升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

  ▲撫州市一家電動自行車銷售店內,張貼著以舊換新操作流程。

  技術升級帶動需求提質

  電動自行車新修訂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新國標”)將于今年9月1日正式實施,這不僅推動了電動自行車行業的轉型升級,還掀起了一波以舊換新的消費熱潮。

  在臨川區環城南路的電動自行車市場,雅迪、愛瑪、臺鈴、九號、小刀等品牌應有盡有,車型豐富多樣。市民李玉走進雅迪專賣店,向店員詢問:“聽說‘新國標’對車速和車重限制很嚴格,這會不會影響騎行體驗?”

  店員林樂微笑著耐心解答:“現在的新國標車在智能化方面有很大突破,通過手機App就能輕松操控車輛,還能實時監測速度。市面上不少新車型都搭載了無鑰匙感應解鎖、三重定位系統等前沿技術和坡道駐車、單轉把模式等實用功能,大大提升了騎行的安全性。”

  在這次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活動中,撫州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款符合國家標準的新車型。這些新車外觀時尚新穎,性能優越,既節能環保,又安全可靠,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也推動了電動自行車行業的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不少消費者疑惑,在以舊換新活動中,為何鉛酸電池車補貼比鋰電池車高?

  “從安全角度來看,老舊電動自行車大多使用年限較長,零部件磨損嚴重,電池和線路老化,容易引發火災,而鉛酸電池相較于鋰電池,安全性更高,”撫州市商務局業務負責人廖樂農解釋道,給予額外補貼,就是為了引導消費者選擇這類更安全且易于回收的車型。

  在臨川大道的小刀品牌門店,市民王桂蘭切實感受到了這一政策的實惠。她的鋰電池舊車騎了6年,續航能力大幅下降,想換一輛新車,但糾結于該選擇哪種類型的電池。

  經過銷售人員的介紹,權衡之后,王桂蘭最終選擇了更實惠的鉛酸電池車。新車原價3999元,經過疊加政府補貼600元,再加上舊車抵扣400元,最終她僅支付了2999元。“省下的錢都夠買好幾年保險了!”王桂蘭開心地說。

  原本冬季是電動自行車的銷售淡季,但去年的情況有所不同。某電動自行車銷售人員吳娟樂說:“自從政府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發布以來,到店的客流量和成交量比平時增加了30%,周末甚至能翻番。”

  ▲在撫州市盛華報廢回收公司,工人正在回收廢舊電池。

  退役的小電驢”去哪兒了

  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活動紅火開展的背后,回收的舊車的去向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這不僅關系到資源的循環利用,更與環境保護息息相關。

  在臨川區上頓渡鎮的一家電動自行車店門口,店員正忙著整理回收的舊車,一一進行信息登記、拍照、電池拆解。門店負責人李陽說:“我們和撫州市盛華報廢汽車回收有限公司簽訂協議,他們定期會來店里回收車身和電池。”

  走進撫州市盛華報廢回收公司,現場一派忙碌景象。工作人員熟練地將回收來的舊電池進行分類存放,鉛酸電池和鋰離子電池分別被放置在不同區域,等待后續處理。

  “我們和100多家銷售門店簽了回收合同,每天都有不少舊電池被送過來,經過分類處理后直接運到撫州共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進行再次處理。”市場負責人徐水旺介紹道。

  如何實現資源的梯次利用,是以舊換新必須做好的“后半篇文章”。據撫州共達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負責人肖強介紹,收到舊電池后,他們會先進行檢測評估,摸清電池剩余容量、健康狀況等數據,再轉運至省外的下游廠商,經過修復和重裝,這些廢舊電池將在儲能系統、低速電動車等領域實現“重生”。

  為確保舊電池回收處理的規范與安全,撫州市生態環境局定期對回收企業和處理機構開展技術核驗,從運輸環節的包裝要求,到處理過程中的環保措施,再到最終的資源回收利用指標,督促企業遵守危險廢物管理規定。

  如今,撫州市電動自行車舊電池回收處理市場形成了一條順暢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消費者愿意換,廠家愿意收,新車有供應,廢舊電池有去處,在火熱的消費場景下,資源循環利用也隨著產業鏈條不斷滾動起來。

值班編輯:奚同北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傅愛華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