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小而大為 處處皆“春天”——寫在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之際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5年03月05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評論員 張建新

  每當春風送暖,我們就會迎來一個特殊的日子——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60多年來,雷鋒從未走遠,他的名字家喻戶曉,他的事跡深入人心,他的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學雷鋒,見行動。時間不止于3月5日和“學雷鋒月”,人員也不止于廣大學生和社區(qū)志愿者。每一個普通人,如何更好地將雷鋒精神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并結合實際常學常新,值得探討。

  立足崗位,汲取榜樣的力量。“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雷鋒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無論從事何種職業(yè),他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成為好榜樣。3月4日,第十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名單公布,在“個人名單”中,我省南豐縣琴臺路社區(qū)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黃小娟,萬載縣電影公司放映員胡克豐兩人光榮上榜。黃小娟10多年來扎根基層,圍繞社區(qū)居民的訴求“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胡克豐跑遍了周邊42個村莊、15所學校、4個敬老院,播放鄉(xiāng)村電影5320余場,豐富村民文化生活……這就是崗位學雷鋒最生動的例證。新時代新征程,呼喚更多人用雷鋒精神涵養(yǎng)職業(yè)道德,愛崗敬業(yè)、熱心進取、忘我奉獻,在積極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

  善小大為,看齊身邊的雷鋒。幫戰(zhàn)友洗衣服、替列車員打掃車廂、為丟失車票的乘客買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雷鋒一生都在認真對待。點滴“小善”,時時做,處處做,就是“大為”。3月5日,也是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國實名注冊志愿者總數(shù)已達2.38億人,服務時間總數(shù)更是高達53.48億小時。這些龐大的數(shù)字背后,是志愿者用愛心與行動匯聚而成的溫暖海洋。他們將雷鋒精神化為日常行動,街頭、車站、社區(qū)都留下了他們熱心公益的身影,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志愿者是我們身邊的雷鋒,其事跡可學可做,其精神可追可及。

  德潤人心,弘揚贛鄱好人文化。一人興善,萬人可激。我省文化積淀深厚,有心存善念的種子,有踐行善舉的沃土。自中央文明辦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以來,我省共有978組1102人榮登“中國好人榜”,相當于每4萬多名江西人中,就有一位“中國好人”。最是深情能動人,平凡之處引共情。他們以舍己書寫大愛,以堅守詮釋擔當,以善行溫暖人心;他們飄揚成一面面旗幟,匯聚成一束束光亮。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我省通過好人好事的挖掘、評選表揚與宣傳,讓善良得以彰顯,讓善念得以成長,“學雷鋒、做好事、當好人”在贛鄱大地上蔚然成風。

  “讓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jīng)常,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弘揚雷鋒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指導推動新時代學雷鋒活動不斷拓展內(nèi)涵、創(chuàng)新形式、豐富載體,為推動新時代偉大變革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近年來,這句話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屢屢被提起。雖然英雄亦是凡人,但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追“鋒”前行,要以榜樣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帶動人,激勵更多人見賢思齊,我們更要以實際行動書寫好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擇善而從,溫暖別人也會溫暖自己;主動做他人的“春天”,我們的生活就會處處是“春天”。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傅愛華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