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瓷板畫:以瓷為“紙”?書寫藝術傳奇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4年11月20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人物肖像、山水風景、花鳥、仕女、民俗……在南昌市豐和南大道520號,坐落著一座鼎狀建筑,其中館藏了多種風格、題材的瓷板畫作品。他們以瓷器作畫紙,經料筆勾勒、描繪,多次加色和高溫燒制,讓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畫躍然“瓷”上。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瓷板畫發源于里弄,植根于中國傳統孝道文化,歷經六代傳承,是南昌乃至江西的文化符號和靚麗名片。

  文/圖 皮婉婷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章娜

  鄒武在繪制瓷板畫作品

  源于里弄 興于南昌

  慈孝文化躍然“瓷”上

  瓷板畫又叫瓷上肖像畫,是在白胎瓷板上使用顏料進行手工繪畫,再經高溫多次燒制而成。因采用的是特殊瓷用顏料,經高溫燒制后,瓷板畫不僅畫面效果栩栩如生,且永不褪色,耐潮濕可永久保存。

  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非遺瓷板畫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鄒武介紹,瓷板畫源自景德鎮。1915年,瓷板畫第三代傳承人梁兌石在南昌中山路開設麗澤軒瓷莊,從景德鎮購進大量白胎瓷,按照顧客要求繪制人物肖像和粉彩瓷器,瓷板畫的實用功能因此更加凸顯。從此,瓷板畫與南昌得以正式“結緣”。該瓷莊還一度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瓷器商行。

  在南昌,這種來自景德鎮的瓷上藝術與當地慈孝文化相遇,便掀起了瓷板肖像畫的發展熱潮。在鄒武看來,瓷板畫是慈孝文化在瓷板上的生動體現,是當時慈孝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時,南昌十分流行給家中長輩畫幅瓷上肖像畫,以表達孝悌之心,并供后人紀念。”他介紹,勝利路、中山路和象山路等繁華路段曾分布有上百家瓷像店。麗澤軒瓷莊也培養了一批瓷像藝人。在20世紀20年代,該瓷莊售賣的瓷上肖像畫受到了不少東南亞華人的喜愛,瓷板畫還借此走出了國門。

  九宮格定位、魚鱗點子筆法……經過油與水的交替、紙與瓷的轉化,瓷板畫憑借一套與眾不同的肖像畫繪制技法,在南昌贏得了市場,填補了中國繪畫藝術“超寫實主義”表現手法的肖像畫種類。之后,南昌瓷像合作小組、南昌市瓷像工藝合作社、南昌工藝美術廠等相繼組建,瓷板畫也逐漸由作坊發展為專業型規模化創作產業。

  百年發展 薪火相傳

  轉向藝術探索之路

  然而,瓷板畫的發展之旅,并非一路坦途。鄒武介紹,20世紀90年代,隨著攝影和電腦打印技術的飛躍發展,主要以照片為摹本繪制的瓷板畫受到劇烈沖擊,實用價值被大大削弱,發展漸入低谷。

  看著街上一家家瓷像店陸續關閉,不少瓷畫藝人轉行另謀他業,鄒武迷茫過,但最終選擇了堅持——對他而言,瓷板畫早已從謀生手段變成熱愛的事業,傳統技藝也需要傳承堅守。

  鄒武生于瓷板畫世家。18歲時,他便開始在南昌市工藝美術廠做學徒。這期間,鄒武仍記得自己初見瓷板畫第六代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杰及其瓷板畫作品時,所感受到的震撼與驚艷。那時,鄒武主要以幫人繪制瓷板畫作為生計,而馮杰吸收借鑒西方繪畫風格繪制出的作品帶著一種油畫的厚重感,展示了瓷板畫藝術性的一面。

  “原來瓷板畫還能這樣畫?”這驚鴻一瞥就此烙印鄒武心間。后來,他拜馮杰為師,進行瓷板畫的藝術探索。在馮杰教導、指點下,面對電腦制版,電爐燒制瓷板像等工業化生產技術的橫空出世,鄒武并未氣餒。而是不斷精進技藝,其瓷上繪畫的表現力逐漸豐富,藝術視野也日漸開闊。從2007年開始,鄒武的瓷板藝術肖像畫便在各種藝術品高端展覽會上嶄露頭角,連獲金獎。

  融入當下 傳承有道

  書寫新的“瓷”上藝術傳奇

  瓷板畫發展的關鍵拐點在2008年。當年,瓷板畫正式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此后,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南昌瓷板畫藝術博物館陸續掛牌,瓷板畫傳承保護與發展創新有了更大平臺。

  但瓷板畫的傳承復興并不容易,人才是最稀缺的。鄒武表示,瓷板畫是燒瓷藝術與繪畫藝術的完美結合,每一件瓷板畫藝術品都要經歷顏料研磨(調配)、拍圖、勾形、修像、燒制、加色等多道工序才能最終成型,要求瓷畫藝人不僅美術功底要好,還要能吃苦耐勞,坐得了“冷板凳”。“初學者要想上手至少要1年至3年,畫得有模有樣則要更久。”鄒武說,瓷板畫制作工序復雜,在燒制過程中容易因高溫導致變色,而這種不確定性的變化又很難被量化記錄下來,只能靠手工藝人自己的悟性和日常經驗積累。因此,這也成為不少人翻越不過的“門檻”。

  據介紹,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在成立之初,便到全國各地招生。“2010年至今,該中心一共招收過5期全職學員共約百人,均為美術等相關專業的優秀高校畢業生,但真正留下來、一直堅持學習的人并不多,截至目前,成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且依然在職的只有兩人。”南昌市非遺瓷板畫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萬伊泓介紹,除此之外,該中心也曾在省內高校進行過巡回演講,近年來也面向8歲以上的人群開設了瓷板畫創作營,尋找“接班人”的同時,也讓瓷板畫再度打響知名度。

  人物肖像、山水風景、花鳥、仕女、民俗……如今,走在南昌瓷板畫藝術博物館,你可以從風格、題材多樣的瓷板畫中,窺見瓷板畫從傳統肖像寫實到吸收、借鑒中國畫各流派和西方寫實繪畫風格后,進行大膽創新的突破之路。不時還能看到游客組團參觀學習、拍照打卡。

  據了解,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新招收的第5期學員已經開始系統學習瓷板畫繪制工藝。“瓷板畫上承載的不僅是傳承百年的非遺手工技藝,還有我國傳統孝道文化,需要傳承下去。”鄒武表示,希望能找到并培養出真正喜歡這個行業、能吃苦耐勞的傳承人,讓瓷板畫不斷推陳出新,書寫新的藝術傳奇。

  值班編輯:范晶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楊進



一鍵分享